1.改善視覺適應能力
眩光失能(Disabilityglare)是指視覺范圍內,因高強度等未受控制的光所導致的短暫失去視覺精確度現(xiàn)象,眩光不僅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影響閱讀與學習,還可能引發(fā)交通事故。
另外,光刺激恢復(PhotostressRecovery)是指眼睛遭遇強光后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視覺,而老化及視細胞異常均可能導致恢復時間增加。
幾則研究中發(fā)現(xiàn),藉由補充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為期6-12個月,每日12mg)能顯著增加黃斑色素(macularpigment)密度,除了改善強光造成的短暫眩光失能現(xiàn)象,并有助于降低光刺激恢復所需時間。
2.預防白內障發(fā)生
白內障是眼球中水晶體(主要由蛋白質構成,作用為聚集光線,并成像于視網(wǎng)膜)病變所導致的眼疾,癥狀為視力模糊或影像重疊。
白內障罹病原因主要由糖尿病、老化造成,而年輕患者大多由于過度使用手機,因此也造成罹患率直線上升。
而目前為止,尚無有效藥物可防止白內障發(fā)生,因此當視力不佳而影響到生活時就只能動手術更換水晶體。
在一項由澳洲所發(fā)表的大型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對象為2322位40歲以上的成年人),日常飲食攝取足夠的葉黃素及玉米黃素,能降低40%的白內障(NuclearCataract)罹患率。另外,其他研究也都相繼證實預防白內障效果能達到18%至32%。
3.降低晚期黃斑部退化發(fā)生率(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黃斑部退化是目前導致60歲以上年長者失明的主要因素,主因是黃斑部因退化產(chǎn)生隱結,由于黃斑部是光線進入的主要聚集點,也是感光細胞最密集的區(qū)域注4,一旦發(fā)生病變,便容易產(chǎn)生視力模糊、物體扭曲、中心黑影等癥狀,嚴重甚至會導致失明。
而黃斑部病變又分為乾性及濕性兩種類型,較嚴重且難治療的是濕性(晚期黃斑部退化),會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由于新生血管結構較脆弱,容易出血與滲漏,會造成黃斑細胞壞死,引發(fā)視力退化。
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NIH(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在2006到2012連續(xù)5年追蹤四千位55-80歲黃斑病患者,是歷年所進行規(guī)模最大、人數(shù)最多、時間最長、最具公信力的試驗,稱為AREDS-2(Age-RelatedEyeDiseaseStudy2)年齡相關眼疾臨床研究第二階段。
報告提出食用floraglo專利葉黃素10mg加玉米黃素2mg的實驗組相較于對照組AREDS-1(年齡相關眼疾臨床研究第一階段),能降低25%晚期黃斑病變(Advanced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的發(fā)展風險。
而此則研究刊登于JAMA(美國醫(yī)學會期刊),結論為服用葉黃素加玉米黃素對延緩因老年黃斑部退化造成的視覺喪失有明顯效果。